close
可望研發阿滋海默症解藥
〔自由時報記者何宗翰/新竹報導〕清華大學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鄭惠春,研究「Allosteric Communication in the Dynein Motor Domain」,首度揭開動力蛋白ATP酶如何調控結構變化,及動力蛋白如何調控其內ATP的水解循環,榮登國際知名期刊Cell,未來可望研究出阿茲海默症解藥。
鄭惠春表示,分子馬達是一群功能和結構上非常有趣的蛋白質,在細胞裡扮演許多重要的角色,如DNA複製、蛋白質合成與分解、能量生成、物質傳輸、鞭毛和纖毛擺動等,這些過程都少不了分子馬達的作用。
動力蛋白是分子馬達的其中一員,負責運輸有用的物質跟不要的廢物,維持人體機能,若將人體細胞譬喻為一座城市的話,動力蛋白就是城市中的貨車,負責運輸的工作;但由於動力蛋白分子量極大,不易被大量純化,很少有機會進一步定量分析,因此科學家對其作用機制所知有限。
鄭惠春以蛋白質工程的手法化繁為簡,並以X光繞射獲得動力蛋白的三維結構,利用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,揭開動力蛋白部份的運動機制。
鄭惠春表示,在醫學上,動力蛋白和許多神經退化疾病有所牽連,如帕金森氏症、亨丁頓舞蹈症、阿茲海默症,透過對動力蛋白的研究,可增進對這些疾病更深入的了解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