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1.我有便祕嗎?其實我不太確定耶⋯
一般認為便祕的定義是,「3天以上沒排便,或就算有排便,一天的排便量在35公克以下」。聽到這麼明確的標準,很多人可能會擔心地想「我好像有便祕⋯」吧。
Q1.我有便祕嗎?其實我不太確定耶⋯
一般認為便祕的定義是,「3天以上沒排便,或就算有排便,一天的排便量在35公克以下」。聽到這麼明確的標準,很多人可能會擔心地想「我好像有便祕⋯」吧。
秋冬季節交替,加上天氣溫驟降,頭皮血液循環不佳,使掉髮危機再現!在此季節想保養頭髮,不妨讓頭皮「興奮」一點,喝咖啡能讓人振奮精神,豈料德國有研究單位真的依據此靈感,以咖啡因進行實驗,結果發現,咖啡因竟然能使頭皮變得健康,並有保護頭髮的好處,令人大開眼界。
【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/台北報導】常見老人擔心吃太多會變胖,甚至造成身體負擔,所以以為要盡量少吃或吃素,才算是養生,其實這樣的迷思,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。此外,再加上銀髮族牙齒不好,只吃軟不吃硬,或胃口不好,除了吃的少,甚至經常吃再加熱的剩菜剩飯,長期下來更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。
標榜養生健康食品的春節伴手禮正夯,高麗參、枸杞子、巴西蘑菇、蓮子、山藥、木耳、紅棗、燕窩、冬蟲夏草等藥材變身商品,甚至有四君子湯或龜鹿二仙膠等中藥複方禮盒。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莊佳穎提醒,有些中藥材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,建議挑選禮盒前,考慮使用者體質與疾病狀態,才不會愈補愈大洞。
春節送禮人情之常,現代人注重健康,很多人希望伴手禮拿出來大方、好看,還能符合養生需求,如何挑選才能恰到好處?莊佳穎醫師強調,老人家或體質虛弱、慢性病患者,隨意亂吃可能導致病情加劇,送禮最好能考慮使用者的體質與疾病狀態。
(健康醫療網/記者林怡亭報導)一名70歲老太太,一個月以來陸續出現血尿現象,但因不會疼痛,因此不以為意,直到某次去附近診所驗尿,醫師發現有感染,且合併尿液有潛血反應;但這位老太太在服用兩周藥物後,卻遲遲未改善,因此去大醫院求診,進一步檢查,才發現老太太的膀胱前壁有一個直徑約2公分腫瘤。
中國時報【廖珮妤╱台北報導】
基因改造食品對人體有無影響?目前醫界看法兩極,國外有動物實驗證明,基改食品會讓小白鼠產生腫瘤,傷害臟器;但也有實驗做出完全沒傷害的結果。專家表示,基改食品問世的時間很短,目前台灣相關研究少,需要有更長久、大規模臨床實驗,才有辦法得出結論。
(優活健康網編輯部/綜合整理)失眠可說是現在最普遍的文明病,治療失眠的方法有很多,飲食治療也是其一。在我們日常飲食中,有不少具助眠效果的營養素與食材。中醫有句話說:「藥補不如食補」。透過飲食,補充欠缺的營養素,安全無副作用。想要預防失眠,或者想改善睡眠品質的人,不妨試試。
要注意的是,助眠食材固然能幫助改善睡眠狀況,但如果份量吃錯、進食時間選錯,可是會適得其反喔!以下食物要盡量在三餐中食用,避免睡前進食。睡前進食,會使得身體在入睡後還要費力消化食物,這麼一來,睡眠容易變淺,反而影響睡眠品質。
想吃的健康,很多人會自己煮,但要注意,如果青菜有爛葉子,一定要挑掉,不能煮來吃,醫生說,青菜本身有硝酸,放久了會產生亞硝酸,爛掉的葉菜,亞硝酸更多,要是和肉類一起煮,跟蛋白質起化學變化,就會變成「硝胺」這種致癌物,吃下肚,健康就會亮紅燈。如果節省又愛撿菜尾,還重覆加熱隔夜菜來吃,大腸癌可能會找上門。
整桌好菜,糖醋魚、高麗菜,還有控肉和香菇,一餐吃不完怎麼辦,多數的媽媽撿菜尾,但根據調查,腸胃出問題的女性,10年攀升1倍,速度比男性還快,就是因為媽媽怕浪費,常吃菜尾,小心大腸癌找上門,菜尾飯是因為隔夜菜通通倒進鍋裡,攪一攪重覆加熱,會滋生細菌。
(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/綜合報導)日前,一名19歲的沈同學,自一年前起開始出現走路身體無法平衡、手部無力的症狀,經過檢查後發現是神經纖維瘤,壓迫頸椎神經所致,若不切除恐會有致命危險,因此,在醫師的建議下,他以開刀方式摘除2顆腫瘤,而目前症狀已獲得緩解,不過,他的脊椎還有10多顆大小不一的纖維瘤,仍需持續追蹤。
纖維瘤壓迫神經 若不治療恐會造成癱瘓
核心提示:科學減肥的最好方法就是“管住嘴,邁開腿”,二者一定要相互結合,減肥效果才最好。飲食方面不要過分控制,只需適當調整,改正那些不良的飲食習慣。運動最好是有規律的運動,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相結合。最後,就是堅持啦!
講在開頭的:
(健康醫療網/記者郭庚儒報導)台大醫院營養師團隊發表「鄉野健康素食年菜」,以健康蔬食為主題,運用各種蔬菜、豆類、奶類、堅果,並結合地中海式飲食型態,精心設計出10道創意素食料理,兼具美味、低油、低卡。
10道創意素食料理為,「起士堅果塔」、「紫山藥沙拉」、「甜椒豆香船」、「菠蘿燴桔蔬」、「甘藍珍寶封」、「紅酒猴頭菇」、「黃金福袋寶」、「杏仁甜果饌」、「繽紛蘿蔔糕」,以及「蔬食滿火鍋」。
【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】多吃蔬果容易便祕?中醫師指出,便祕與體質有密切關聯,但許多人不知 「寒」證型便祕,若吃太多蔬果反而更加惡化,建議平日可多攝取生薑、咖理,或是熱敷肚臍緩解;但若是「熱」證型便祕,即表示有「上火」徵兆,則可多喝水,或多吃水果,以補充體內水分的不足,防止便祕出現。
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鍾玄夫指出,許多人不清楚正常排便定義是什麼。對中醫來說,正常排便應是每日1次、完整成條狀且解便快速容易、解後乾淨;所以只要超過1日以上才解便,或者解便不易,或者解後有排不乾淨的感覺,那麼無論排便是軟、是硬,都算是便祕。
對於冬天貼的“冬膘”和節日大餐留下的後遺症,營養師的建議是多喝水,用蔬菜和水果做主要食物的方法減磅,你可以試試15天恢復身形的方法,從現在開始動手收拾“冬膘”,好讓明年早春時節的自己也能在人前穿起輕薄的春裝,展示曼妙身材。
【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/台北報導】口感酸甜、營養價值豐富的奇異果,除了有「水果之王」美稱外,更有減少脂肪囤積,避免肥胖發生的作用!營養師表示,飯後適度食用奇異果,不僅能幫助分解蛋白質,讓人體充分吸收利用、幫助體內脂肪排除;當中豐富的膳食纖維更有促進腸胃蠕動、緩解便祕的效果。
可望研發阿滋海默症解藥
〔自由時報記者何宗翰/新竹報導〕清華大學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鄭惠春,研究「Allosteric Communication in the Dynein Motor Domain」,首度揭開動力蛋白ATP酶如何調控結構變化,及動力蛋白如何調控其內ATP的水解循環,榮登國際知名期刊Cell,未來可望研究出阿茲海默症解藥。
中國時報【林宜慧╱台北報導】
50歲男大廚罹患糖尿病多年,即便常運動、少喝酒、定時服藥回診,但因工作須試菜、嘗味道,血糖難控制,體重也降不下來,身高165公分,體重卻達七、八十公斤。雖用過多種降糖藥物,卻無法良好控制血糖。